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不识五线谱,却让世

如何规范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6195089.html

上世纪80年代,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的一批农民到北京的提琴厂打工,从拿着刻刀、漆刷的小工做起,一步步成长为技艺了得的制琴师。

“亲戚带亲戚,朋友带朋友”,更多的确山人丢下锄头去学制琴。他们在北京逐渐创办了上百家提琴企业,“确山师傅”成为制琴业一块响亮的招牌。

依靠这一人才优势,年,确山县规划建设提琴产业园,60多位制琴师先后返乡创业。发展至今,提琴产业园带动包括贫困户在内的多人就业,年产各类提琴约40万把,90%出口到欧美国家,“世界上每生产两把高端提琴,就有一把是确山造。”

这群不识五线谱的农民工,制造出来的提琴却让世界都能倾听到优美的音乐。

去打工,从学徒干到制琴师

51岁的竹沟镇人陈明忠不懂音乐、不会拉琴,但他亲手做出的提琴不计其数。

过去,他在家种地、做木工,一年到头也赚不到1万元,“上有老下有小,挣的不够花。”直到亲戚给他介绍了一条出路——去北京通州马驹桥镇的一家提琴厂打工。

那是20年前的事了。

从学徒做起,一个月拿元工资。由于做过10多年木工,他上手还算快,干的是提琴生产的头道工序:选料、下料。

提琴生产有40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需要学习至少3个月。“这是手艺活,掌握起来有难度,必须练,慢慢练。”陈明忠说,“就跟小孩儿学写字一样。”

当时厂里只有20多人,他认真跟着师傅学,到后来,做板、镶线、合琴、琴头雕刻等工序他也全都学会了。

陈明忠觉得提琴厂的工作挺好,车间在室内,夏天有空调,冬天烧暖气,比上工地干活强不少。每到农忙时节,他还会请十天半月的假回老家收麦子。

在提琴厂打工的,也不只是确山人,但他们坚持的时间最久。对于不懂音律的他们来说,要做出一把好琴来,全靠多年的经验。

“面板、背板的厚薄、尺寸、均匀度和琴马安装的精准度,我们要做到极致。”陈明忠说。

随着技艺提高,陈明忠的收入逐步增加。到年以后,厂里的订单也多了,“加班加点,多劳多得。”每个月能挣八九千元。也是从这时起,他不再继续种地了。

陆陆续续地,陈明忠的爱人、儿子和儿媳,也都成了制琴师。

回老家,造就“提琴之乡”

10余把刀具一字排开,一位制琴师临窗而坐,他盯住琴头,握紧手上的刀子,屏气凝神,以期雕刻出“完美的线条”。

这是河南昊韵乐器文化公司制琴车间的一幕。陈明忠现在是这家公司提琴厂的厂长。

在厂里,有多名制琴师纯手工制作实木中高端提琴。其中,近50对职工是夫妻——最早来提琴厂上班的大部分是当地农村妇女,后来,她们在外地打工的丈夫也来了。

“我们当地平均工资一个月不到元,而厂里的平均月工资超过元了。”陈明忠说。

为鼓励制琴人返乡发展,年,专为制琴人返乡创业打造的提琴产业园在确山县建了起来。60多位制琴人陆续返乡,昊韵、强音、金龙等16家制琴及配套企业陆续入驻产业园。入驻企业可享受免租金、前3年不用交税等一系列优惠政策。

陈明忠也是这一年回来的,他当上了厂长,负责管理进料、生产等工作。在家门口上班,而且“工资保持在北京的水准”,他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提琴产业园发展至今,已带动多人就业,其中还有不少是贫困户。仅昊韵一家企业,近3年来就帮扶确山县80多个贫困家庭实现脱贫致富。

产业园现在有百余家提琴企业,年产各类提琴约40万把,年产值6亿元左右,90%出口到欧美国家,占据了全国中高端提琴80%以上的份额。

河南确山,成为名副其实的“提琴之乡”。

“琴二代”,从匠人走向“大师”

“我们是匠人,不是‘大师’。”陈明忠感叹道,“要是我们这一代人会拉琴,就能走上‘大师’之路了。我们吃亏就吃亏在这儿啊!”

小提琴面板采用意大利进口云杉木,自然风干5年以上,配件采用优质乌木,法国奥伯特琴马……确山提琴用料讲究,选用的都是进口昂贵木材。

由于制琴师不懂音乐,做好的提琴还要再找专业的老师来调音,“他们一拉,一听声音就知道对不对。”

对于提琴,确山人有着更高的追求,随之“琴二代”出现了。陈明忠说,厂里现在40岁以下制琴师的孩子们都在学拉提琴。

昊韵公司目前正在和北京、上海等地的销售公司合作,未来要做自己的提琴品牌。“培养下一代懂音律、懂琴,有底蕴的支持才能真正做出国际品牌。”昊韵公司总经理郭新社说。

如今,在确山县的许多地方,都能听到悠扬的琴声……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pz/4940.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