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经济报记者孔凡哲李媛媛报道
在伏牛山和桐柏山余脉交错的小盆地上有一片饱含深情的土地——竹沟,这里是“红色基地”“革命摇篮”。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朱理治、张震、陈少敏……他们在竹沟浴血拼搏、运筹帷幄,打开了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敌后抗日斗争的新局面。
三月,春风拂面,确山县竹沟镇的一草一木都沐浴在和煦的春风里,显得格外挺拔秀丽。徜徉在竹沟镇苍翠墨绿中,这里的一砖一石、一花一叶都有着革命的气息。
“乌云之中见青天,竹沟就是小延安;一声号令震破天,千军万马上前线。”刘少奇曾说过:“延安有党的领导,竹沟也有党的领导;延安有窑洞,竹沟也有窑洞;延安有抗大,竹沟有党训班;延安有延河,竹沟有大沙河,竹沟就是小延安。”从此,竹沟“小延安”闻名遐迩。
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培育了伟大的竹沟精神,确山县人民也将这种精神播撒开来,成为燎原的星火。
让红色精神永放光芒
3月5日,记者来到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一座座青砖灰瓦的明清民居错落有致,古朴温馨,显得格外厚重。在院中,一条条安静的胡同曲折幽深,连出了一段红色的记忆。沿着青石板路,慢慢走进胡同深处,远去的历史场景仿佛穿越时空,再次清晰地映入眼帘。
纪念馆里,有这样一组数字:年国庆期间,参观人次近5.8万人次;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近2.89万人次。而参观者也出现耐人寻味的变化,从团体参观逐渐变成个人参观。“参观人数不断增多,很多都是父母带着孩子一起来。”确山竹沟革命纪念馆讲解员段雯雯说。
人们来到这片英雄的土地,或是为了探寻红色的记忆,或是为了缅怀先烈的英魂,或是为了汲取理想与信仰的力量……在纪念馆工作了几十年的老馆长鲁金亮看来,参观人数的变化,正是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的最好见证。
“竹沟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一脉相承,形成于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竹沟精神是从竹沟革命史中提炼出来的,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只有深刻地学习这种精神,才能更加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不止。”鲁金亮说。
在参观的游客中,一抹警服蓝格外亮眼。“来到这里,更加觉得我们拥有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信阳市交警支队辅警万凤至说,在今后的工作中,将传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奉献精神,更好地服务人民。
竹沟精神蕴含的红色文化感染性强,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独特的资源和素材,把竹沟精神作为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教材,更容易让人在心灵上产生共鸣、思想上形成共识、行动上达到一致。“我们要大力弘扬竹沟精神,继承和发扬竹沟军民光荣传统,进一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以优良党风凝聚党心民心。”驻马店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栗明伦说。
竹沟是革命老区,血与火的历史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刘少奇同志办公室旧址门前,一棵40多年的石榴树倔强生长,历经几十年的风雨,部分树干已经中空,但整棵树每年仍会花开花落,遒劲的枝干也在努力向天伸展……
“老”区里的“新”产业
红色的土地孕育着红色的基因,竹沟人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接受洗礼和考验,也磨炼出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用双手创造财富,使得各项产业快速发展。
3月5日,在竹沟镇新美润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香菇基地,负责人宋九丽正忙着招呼装车送货的工人。在镇里金融扶贫政策支持下,这个年起步的香菇基地已经声名远播,不仅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还带动周边多户社员家庭种植香菇,扶持88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走进菇棚,菇棚里一排排菌棒上长满了香菇,工人们正忙着采摘香菇。“现在香菇基地有单体大棚座、双体连栋温棚6座、玻璃恒温大棚2座,年产量吨,年产值0多万元。”宋九丽说,回顾一路走来的艰辛,每当想要放弃时,都会想起自己是竹沟儿女,“因为我们这里是革命老区,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一直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
除大力发展农业外,竹沟镇还全力打造中高端手工小提琴制作产业。
3月5日,在昊韵乐器有限公司门口,远远传来缕缕琴声,悠悠扬扬,一种情韵令人回肠荡气,拉小提琴的是专业琴师董中可。
“我们主要做手工制琴,经过这两年的发展,我们的员工数量从70名增加到多名,提琴年产量超过5万把。”昊韵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郭新社说。
截至目前,全镇建立小提琴加工厂家,从业人员多人,年产各类小提琴40余万把,中高端手工提琴占全国产量的80%,年产值达20亿元,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
竹沟镇党委副书记曲计忠表示,在加强集镇建设与整治的基础上,竹沟镇着眼全镇长远发展大局,规划建设了“铜山烟叶”产业区、香菇产业区、小提琴产业园、中药材产业区、中药材加工产业园、特色水果采摘区及竹沟红色教育基地等7个主导产业发展园区,在全镇形成了特色农业产业联村发展、加工产业就近筹建、红色教育专区发展、全域旅游统筹布局的产业发展区划,拉大了城镇建设框架,构建了竹沟镇新的发展格局。
“我们突出产业升级,做好‘转、创、进’三篇文章,促进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确山县县长彭广峰说,近年来,确山县坚持以产业集聚、资源集约为方向,以项目牵动、开放带动、创新驱动为重点,以高规格引进、高水平建设、高效率保障、高质量发展为抓手,推动产业集聚区扩量、提质、增效。
“红土地”做起“绿文章”
以“红色文化为核心,自然山水为特色,乡村文化为底蕴”,竹沟人在红色土地上绘就了旅游新篇章。
在竹沟镇,有一个海拔最高的村庄——肖庄行政村黄石头庄自然村。烟花三月,登顶眺望,连绵山川作配,星点桃花为缀。村外梯田鳞次栉比,牛羊三五成群,桃花树下,油菜花间,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黄石头庄处处都能嗅到春的气息。
一大早,村民祝小辉开始了一天的活计。烧水、生火、洗菜、宰鸡……随着烟囱里冒出徐徐轻烟,祝小辉的本刚家农家乐也迎来了第一波客人。
“过去山路不好,孩子上学一个来回都要两个小时,喝的都是山泉水,还要自己去挑,现在打开水龙头,白花花的自来水源源不断。”祝小辉说,自己是年开的农家乐,刚开始山路不好走,一直担心生意不行,如今山路修好了,守着家门口,一年就能挣个十几万元。
竹沟镇肖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清华说,几年前,肖庄村刚提出要打造传统村落,发展乡村旅游时,几乎没人相信能做成。为了调动村民们的积极性,王清华就带着村民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传统村落是怎么做起来的。
“我们竹沟是一个革命老区,要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同时把竹沟的红色基因传承下去。”王清华抚摸着面前的青石板桌,信心满满地说,按照竹沟镇的发展规划,下一步要把传统村落与乡村振兴相结合,制定一个长效机制,把传统村落长久做下去。
农村不仅要富起来,更要美起来。传统旅游资源丰富的竹沟镇,就这样借助镇里的多项政策,将乡村旅游打造得有声有色,并带动一方经济,成为发展的新引擎。
黄石头庄只是竹沟镇借力“特色小镇”发展全域旅游的一个缩影。竹沟镇充分发挥山区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假日游”“生态游”“采摘游”“周末游”,在全镇规划建成了关沟、肖庄—四棵树、后李河—陈楼三条旅游环线,彩云谷、千年岭、黄石头庄传统村落、王岗中药材观光基地、鲍棚欢乐大草原五个精品旅游区,形成了“三线五区,区线结合”的旅游格局。
“红色旅游发展给革命老区带来了客源流、资金流、信息流。”确山县委书记路耕说,下一步,确山县将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丰富旅游业态,加快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全域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并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