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民族地区的人口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民族团结,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为转变教育理念、丰富学习资源、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造了新契机。
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推动各级各类民族教育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在要求。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相关政策文件也一直强调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比如,年2月发布的《中国教育现代化》文件强调,要构建覆盖全国的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逐步使农村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学校都能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年3月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提高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力度。年12月印发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提升工程和推普助力乡村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指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基础支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举措。
民族教育发展,对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和进步具有根基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民族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还将加快推进民族地区乡村全面振兴。
总体来看,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得到了长足发展,民族地区教育水平明显提高。但受历史、自然、经济发展环境影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仍面临着诸多挑战,例如:少数民族多居住在偏远山区、农牧区等地,成为制约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因素之一;民族地区普遍存在着产业结构单一、经济总量小等问题,无法满足民族教育发展的需求;民族地区教师缺乏系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培训,导致语言知识储备严重不足;教师数量仍然短缺且稳定性不足、结构性失衡,优质师资“招不进、留不下”的困境依然存在;一些地区少数民族学生从学习说话开始主要运用与父母相同的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导致师生教学交流形成较大障碍,因此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效率和学业成绩形成了制约。
教育信息化是弥补“数字鸿沟”、解决教育领域不平衡和不充分问题的有效手段,是促进民族地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动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教育强国的战略途径。在教育信息化1.0和2.0的持续推动下,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互联网接入率、多媒体教室和师生学习终端的数量、教师接受培训的机会等都得到优先保障。例如,西藏中小学宽带接入率达到%;新疆中小学计算机教室配备率达到90%,教育信息化培训教师近30万人次。年,为加快推进信息化赋能民族地区教育教学,聚焦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现状与需求,教育部民族教育发展中心组织实施了“智能教育赋能民族教育发展扶贫计划”,共同建立“民族地区智能教育试验区试验校”,探索东西部地区教育共同发展的新路径。从年开始,教育部委托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展了“三区三州”中小学校长教育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一个支点撬动深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但民族地区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还存在薄弱环节,例如,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小学多媒体教室覆盖率不均衡,有的区域覆盖率达到%,有的还不到60%。一些民族地区教师的数字素养与技能整体水平不高,信息化教学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较弱。民族地区的特色数字资源缺乏深度开发,现有的数字资源与民族地区教学实际需求不匹配,导致信息技术对学科教学的支持不足。紧紧抓住数字教育发展战略机遇,以高水平的教育信息化引领民族地区的教育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
教育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3月28日正式上线,这是教育部推出的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向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教育体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启动仪式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强调,持续推进建设并充分运用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将进一步缩小“数字鸿沟”,有助于我们深刻思考新形势下“教育何为”的问题,有助于把数字资源的静态势能转化为教育改革的动能,有助于把制度优势和规模优势转化为教育发展的新优势,推动实现教育数字化转型。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带来新机遇,为转变教育理念、丰富学习资源、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创造了新契机。
一是有助于转变民族地区教育理念,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平台为教师提供教书育人等功能,引领民族地区教育教学理念的深度转变,助力课堂教学方式的结构化变革。平台秉承“国家工程、质量至上”宗旨,以教育水平较高的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优秀骨干教师为主体,承担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和遴选任务,既有利于资源共享,也有助于提升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平台资源确保资源精品化、专业化、体系化,有助于基于平台和资源开展教学改革,实现差异化和个性化学习。同时,平台为教师群体开通了教师研修模块,为教师自我提升、专业知识与教学技能学习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平台的广泛应用,会有助于提升师生的数字素养和技能。
二是有助于丰富学生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平台资源注重全面育人,着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既加强了思政课的资源建设,也兼顾了学科教学和艺体类学科资源建设,有助于民族地区学校运用优质教育资源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的课程。平台专门开设了党史学习、爱国主义、品德教育、科普教育、生态文明、体育锻炼、文化艺术、劳动教育等栏目,有助于“五育并举”培养人才;着力实现课上课下、校内校外全过程育人,既有覆盖多个教材版本的各学科各年级的课程学习资源,又有丰富的课后活动、研学实践、影视教育、经典阅读、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资源,有助于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有助于深化“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民族地区教育提质增效。
三是有助于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平台为一线师生打造了一个永远在线的网上课堂,在线学习从个别化参与走向全员全程,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新教育秩序正在形成,教育工作者需重新思考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设计与教学交互等在线学习关键要素的新形态。可以说,平台的上线催生了技术创新与教育发展的双向赋能,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也更好地服务师生的教与学、家校社协同育人等,突出了平台对现代教育系统建构性发展的有效牵引。
深化平台试点示范应用,推动民族地区教育数字化转型
当前,数字化转型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心,民族地区教育数字化转型同样要深入推动全领域、全要素、全流程、全业务的数字化意识、数字化思维和数字化应用,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民族地区应紧紧抓住智慧教育平台应用契机,打破时空局限,以教育教学理念革新为根本,引领民族地区教育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全方位变革。
一是众创共享适合民族地区教育的专有资源。扩大现有资源覆盖面,拓展开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民族文化传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的数字化资源,加强平台的党史学习、爱国主义、法治教育、品德教育等主阵地的宣传教育。建设符合民族地区课程体系和学生学习特点的数字化教材、虚拟现实教育资源,撬动课堂教学数字化转型。开发融合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体育、音乐、艺术等方面的区域和校本资源,培养学生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汇聚众力、广集众智,激发民族地区教师内生力量,积极参与到区域和校本资源建设中,鼓励发达地区共享优质资源,推动“三个课堂”应用。
二是配置适用于民族地区教育的智能教育装备和教学工具。民族地区需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着力推进智能化校园、教室和实验室等物理环境建设,支撑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常态化应用。第一,加强民族地区的教育专网和绿色光网建设,提升学校网络质量和应用效率,支持平台的稳定、安全、绿色运行。第二,配置适用于民族地区教育的智能装备,如学习终端、智能课桌、智能教鞭,辅助学生的平台应用和在线学习,方便教师开展数字化教学。第三,开发和推荐简单易用的教学工具,服务于师生多种应用场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减轻师生负担、培养师生数字素养。第四,优化学习评估,创新智能评测技术,应用学情分析与诊断等实用工具,采集学生学习过程数据,提升教师精准教学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加强对教师和学生应用平台装备和工具的理念、技能培训,学以致用。
三是科技支撑提升平台面向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能力。遵循“效果导向,服务至上”原则,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智能技术赋能提升平台的用户体验和公共服务能力。强化数据互联融通,基于平台打通数字资源、教育教学、管理和服务之间的信息数据壁垒,拓展网络学习空间。利用智能技术感知、采集和监测平台信息,跟踪和分析资源使用情况、师生过程数据、民族地区应用现状等,优化平台教育服务供给的匹配度,提升平台公共服务的精准性。另外,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对平台及相关资源、教学工具的内容审查、个人信息保护、算法分析、风险监测等,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信的平台可持续应用生态。
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重磅上线,战略意义重大。民族地区要紧紧抓住这次数字教育发展新机遇,建设智慧学习环境、创新教学模式、建立现代教育制度,探索和推广先进经验和优秀案例,构建民族地区智慧教育新生态,形成支撑和引领民族地区教育现代化的新局面。
[作者曾海军系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战略研究基地(北京)副主任,王永忠系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信息化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李兰系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信息化教学研究中心研究助理](《中国民族教育》年第5期)
作者:曾海军王永忠李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