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说过: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作为军事作战重要的客观条件之一,军人对于地理形势的研究是必备技能,毕竟将军们要在地图上指挥作战。
孙武、孙膑在著作兵书的时候,都十分重视结合地形研究战术。《孙子兵法》更是将地形作为单独一篇论述,认为是影响战争胜负的5个重要因素之一。
不过要进行地理的军事方面研究,首先要知道作战区域的地形地貌,这就需要人亲临第一线去观察、去记录。
明代出了位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他虽游历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但总认为自己比不上同时期的另一位旅行家,他叫王士性。
一、官方“玩家”
与徐霞客这位驴友不同,王士性旅行时的目的性更强。因为先祖徐经与唐伯虎的渊源,导致徐家后代不能科举,徐霞客早早卸下了职业包袱,得以纵览祖国的大好河山。
相比之下,王士性则要好命得多。
万历元年他考中了举人,第二年会试,落榜了。心情郁闷的他将家乡附近的名胜、风景转了个遍。待排出闷气后,埋头苦读,最终在人生第二次会试中高中。
不过从朝廷的任命上看,他的成绩应该相对靠后,因为授予的官职是河南确山县的县令。
从老家浙江临海出发,到河南确山上任,这是一段1千多公里的路。他顺着驿道一路前行,到杭州后尽兴地玩了一把。
在这里有个要考的重点,王士性应该是历史上第一个发现西湖有旅游价值的人。
他在后来的著作中说:西湖不仅是杭州的游览胜地,而且还是当地百姓的讨生之处。从打鱼的到开饭店的,从出租舟船到临湖唱戏,这是一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看到这里,我们就能理解徐霞客为何敬佩王士性了。常人到了西湖都是赞叹景色美、景区的游客美、旁边饭店的西湖醋鱼味道美……王士性的眼中,却是地理与人文。
二、三“无不游”
从杭州出来后,他继续顺着驿道前进。先后到达了南京、凤阳、开封、确山。一路上从陆路驿道,到水路漕运,王士性一路走一路看,为后来写出《广志绎》打下了基础。
在确山的三年,他把嵩山游历了一番。之后被调到北京任礼部给事中,他又考察了京师周边。万历16年,他到四川主持当地的乡试。
对于别人来说,这是路途遥远的苦差。但对于王士性来说,这可是难得的福利。
从京城到成都,别人看到的是路途遥远,蜀道难行。他看到的是华北平原到黄土高原再到四川盆地的变化。整个过程的心得体会都记录在了书中。
结束四川的工作后,他没有着急回单位,而是选了另一条路,从重庆奔三峡,进入江西的庐山。
途中接到朝廷的新命令,从礼部给事中改任广西参议,后来又到云南主管司法。算是补上了西南地域的空白。
与徐霞客不同的是,王士性基本都是“公费”旅游,趁着赶路饱览沿途的风景名胜。用别人的话说他是:无时不游、无地不游、无官不游。
他还将旅游分成了三个层次分别是:天游、神游和人游。
人游是置身于丘壑之间,单纯享受景色。如果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