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集团军70师团的前身是原新四军4支队8团,后称为“老8团”、“红军团”,而老8团的前身是鄂豫边区桐柏山红军游击队。这支红军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老8团的首任团长叫周骏鸣。周骏鸣一生多次临险,屡遇挫折,历经坎坷,但他百折不挠,谱写了壮如诗篇的百年人生。
(周骏鸣)周骏鸣年2月出生于河南省确山县石滚河乡焦老庄村,7岁入私塾,17岁那年,周骏鸣第一次到了确山县城,在火车站看到了威风凛凛的铁路警察,很是羡慕,心想:要是能当警察该多好哇!后来,周骏鸣就不再读书,多次离家出走,乡亲们都说他犯了“驿马星”。“驿马星”是八字命理中的术语,说这人命中带驿马,就像驿站里传递公文、军事情报的马一样,不能在家里待着,要到外面四处跑。于是父亲就托人找关系,让他到上海去当了兵。
在军阀部队里,那些军官和士兵尽干些吹牛拍马、欺压百姓的事,周骏鸣看不惯。他悄然离开上海,辗转投到冯玉祥麾下,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26路军。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在这个部队开展过工作,对其官兵产生了深刻的革命影响,是一支受过大革命影响的部队。年大革命失败后,大部共产党员被迫离开这支部队,少数共产党员仍在该部队秘密开展工作。读了10年私塾,身体好,又有从军经验,这在那个年代里的军队里肯定是出类拔萃的,加之在北伐战争和蒋、冯、阎军阀混战中作战有勇有谋,几年后周骏鸣当上了营长。年,蒋介石令该路军从山东开赴江西“剿匪”。第3次“围剿”失败后,在蒋介石消灭异己的政策下,该路军留宁都驻守,其他国民党军先后撤出。该路军处于根据地军民的包围之中,官兵对孤军驻守深为不满,内部矛盾很尖锐;红军反围剿的胜利,给第26路军官兵深刻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掀起抗日反蒋高潮,第26路军官兵要求回北方抗日救国,又遭到蒋介石拒绝,更加深了该路军官兵同蒋介石的矛盾。12月,第26路军在中国共产党苏区中央局的指导和在该路军秘密开展工作的中共特别支部组织发动下,于江西省宁都城举行武装起义。
当起义部队在赵博生、董振堂率领下进入红军控制的村镇时,苏区人民夹道欢迎;部队住下后,群众送来猪肉、饭菜;帮助护理伤病员;晚上还开欢迎会,气氛非常亲切热烈;中央军委派到红五军团的刘伯坚给起义部队讲话,称赞26路军的起义盛举;红军总司令朱德还多次来看望起义官兵,与大家促膝谈心。这一切,都是周骏鸣在旧军队从未遇到过的,他感觉自己“从此走上了光明大道”。起义部队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团,周骏鸣被提为团长。
然而,由于当时“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居于统治地位,起义人员被另眼相看,一些人被“肃反”,一些人被遣送。尚在患病中的周骏鸣也被列入遣送回家之列。当时周骏鸣很是想不通。朱德找周骏鸣谈话,告诉他在中国,只有干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周骏鸣问朱德回家了还怎么干革命?朱德告诉他:“打土豪分田地嘛。”直到年,周骏鸣到延安时再一次见到朱德总司令,总司令告诉他,当时的教条主义者是根据列宁说过“白军军官不能用”的话而被遣返的,朱德、刘伯承与他们争论,说中国军官同当时俄国的白军军官不同,很多是穷苦农民出身,“但他们不听我们的意见。现在证明你不是参加革命了吗?”
(周骏鸣与胡炜将军)年初,周骏鸣回到家乡河南确山县。回到家的第一件事想就是找到党组织继续干革命,打土豪分田地,让贫苦大众都过上有吃有穿的生活。但此时确山县已属白区,到哪儿找党组织呢?他寻找一年多也没有找到。找不到就自己干!周骏鸣缴了附近几个山寨上土匪的枪,组织几十个人发动了农民暴动。在一个夜里,周骏鸣带头把劣绅、自己同族的八叔打死了,并缴了他的枪。刚搞起来的农民暴动很快就被国民党河南省主席刘峙派兵镇压了。但周骏鸣却出了名,成了轰动一时的背叛地主剥削阶级家庭的革命者、农民领袖。
年7月,通过一个护兵的关系,周骏鸣在驻马店北的王楼找到了时任中共确山县委书记的王国华。其实这个时候周骏鸣还没入党呢。可能那个时候王国华也不知道他不是党员,什么手续也没办,什么程序也没有走,王国华就分派周骏鸣到汝南水屯任区委书记。后来就把他参加工作时间算作他入党的时间了。
工作一段时间后,周骏鸣接任确山县委书记。年4月周骏鸣任中共河南省委委员、军委书记。不久,被派往鄂豫边界游击根据地,任中共鄂豫边工委委员,负责军事工作。同年夏,因豫南中心县委书记被捕叛变,河南省委受到严重威胁,其人员陆续撤离,大多去苏联学习。年底,同中央联系的交通员兰德修被捕,周骏鸣失去了与中央的联系。回忆这段历史时他说:“同党失去了联系,就如同失去了灵魂。”
年3月,周骏鸣在漯河被捕,押到开封,与兰德修同监关押。关押期间,敌人派一叛徒来诱降周骏鸣,声称他们组织了一个假省委,准备欺骗群众,破坏党组织,要周骏鸣参加。周骏鸣听后大吃一惊。为揭穿叛徒组织“假省委”(后称“红旗党”)的阴谋,避免更多同志被诱捕,周骏鸣同兰德修商议后,写了“悔过书”。出狱后,周骏鸣设法找到了从中央汇报工作后赶回的鄂豫边省委领导王国华、张星江,向他们汇报了河南省委遭破坏、敌人组织假省委及自己被捕、出狱经过等情况,由于消息及时,王国华、张星江等采取果断措施,断绝了同河南假省委的一切联系,从而避免了鄂豫边区可能遭受的重大损失。
张星江、王国华、周骏鸣等及时召开会议,决定把鄂豫边区的党同河南省的党合并为鄂豫边区省委,张星江担任省委书记,周骏鸣任省委军事部部长。周骏鸣在会议上提出:本人不参加鄂豫边区原有的组织,以免遭受破坏时说不清楚。由他单独选一个地区,开辟新的工作。会议批准了这一建议。随后,周骏鸣选择了信阳、确山、桐柏、泌阳4县交界的铁幕山一带为游击活动区域。年中秋节周骏鸣来到位于铁幕山南麓的信阳县吴家山王老庄西的小石岭村,以贫苦农民吴元昌家为据点展开工作,经过2个多月努力,建立了3个党支部和一个区委。
年1月4日,豫鄂边区省委在小石岭村吴元昌家里开会,参加会议的有边区省委书记张星江,军委书记周骏鸣等人。会议根据中央“广泛地开展游击战争,策应鄂豫皖苏区的斗争”的指示,决定组织游击队。省委书记张星江任游击队指导员,周骏鸣任队长,在中央苏区受过游击训练的王国平任副队长,当时还有汪心泰、康春、吴恒山、老汪等,共7人,有汉阳造步枪、撅把子、八音手枪各1支,称之为“三把孬枪,七条好汉“。当天晚上,游击队就把反动保长汪心禄干掉,缴获三八式步枪1支,打响了开辟豫南桐柏山根据地的第一枪。
2月间,周骏鸣和张星江、王国平率领游击队在确山县老乐山一带活动。一次,游击队住在老乐山东边的杜庄,周骏鸣睡在庄外的一个牛棚里。清晨,突然听到北面狗叫的厉害,周骏鸣和另一位同志就出去看看有没有情况。刚走近杜庄,就见给游击队放哨的康春慌慌张张地擦身跑过,一边跑一边喊:军队来了!就在此时,敌保安团的队长已冲到周骏鸣身前。周骏鸣大吃一惊,迅疾举起驳壳枪连发几枪,击毙了敌保安队长。可是,跟随保安队长的敌人发现了周骏鸣,一起向他开枪。更糟糕的是,周骏鸣的驳壳枪卡了壳,无法还击,只得不顾危险往西山上冲,幸而脱险。而在杜村住宿的游击队,除了听到枪声出门查看情况的张星江外,其余全部牺牲或被俘,游击队力量损失殆尽。
在这种情况下,省委下达通知,要各地党组织动员党员和群众参军。游击队很快又发展到30多人,10多条枪。按照毛泽东确立的“支部建在连上”等建军要求,游击队建立了党支部和战士委员会,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信阳、确山、泌阳、桐柏四县交界的铁幕山为中心开展游击战争。当时,他们人少,枪孬,无子弹,连吃穿住都十分困难。有时在山上爬冰卧雪,忍饥挨冻。他们在白色恐怖中坚持游击战争,随时都可能牺牲。为了迅速扩大游击队,省委决定组织游击队打庙会夺枪。
年3月26日下午,张星江、周骏鸣指挥游击队潜入桐柏县平氏镇孤峰山庙会。战斗打响,震撼了数万人,把恶霸地主、联保主任们打得抱头鼠窜,夺了5支驳壳枪,8条步枪和不少银元、布匹。
第二天,周骏鸣、张星江、陈香斋和游击队的同志们正在一个村庄吃午饭,突遭一个营敌人的袭击。战斗打响后,附近土豪劣绅的反动武装都来围攻,很快游击队陷入了四面包围,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打到天黑,游击队已靠近大山,但面前是敌人一个连的兵力死死堵截。陈香斋高声喊道:“同志们往山上冲啊!死要死到一块,不能让他们捉活了。”哨声一吹,游击队拼命冲锋,终于冲出一个豁口上了山。突围时,游击队员在前面冲,周骏鸣、张星江等5人殿后掩护。不料冲上山的游击队员子弹打完了,无法掩护后续人员。敌人再次扑过来,两个敌人奔至周骏鸣身前,危险万分。周骏鸣连开几枪,却没有击中,但吓得那两个家伙趴在地上。此时,省委书记张星江不幸中弹牺牲,同志们想抢回张星江遗体,但大批敌人冲了过来,周骏鸣和同志们只得含泪撤离上山。
年8月中旬,边区省委在泌阳豫和寨召开扩大会,决定王国华任省委书记,周骏鸣任组织部长,仝中玉任游击队指导员,陈香斋任队长。游击队配合地方发展党的组织,建立农民自卫队。到年底游击队发展到一百多人。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一批干部。游击队下编一个手枪队和两个步枪分队,游击区也扩大了。
自从底开始,鄂豫边与中央就彻底失去了联系,得不到上级指示,游击队只得在山沟里转,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自己的行动和政策。年初,鄂豫边与北方局的联络通了,这本是一件好事,但从北方局传来指示,要求鄂豫边游击队停止活动,搞统一战线,改编为地方民团。鄂豫边省委领导感到疑惑,于是省委派周骏鸣、邓一飞到北平向北方局汇报工作。年4月,他们到达北平后,北方局又要他们随中央的交通员前往延安。抵达延安后,周骏鸣参加了党中央召开的苏区第五次党代表大会和白区工作会议。在延安学习、开会期间,周骏鸣又见到了朱德。周骏鸣问朱德:“中央大红军谈判成功了,我们小游击队怎么办呢?国民党也不同我们谈判,还要消灭我们。”朱德告诉他:“你的力量太小,国民党看不起你,怎么会跟你谈判呢?回去猛烈地发展力量,发展到它无法消灭你的时候,它就会同你谈判了。”
周骏鸣和中央派的胡龙奎从延安回到鄂豫边时,游击队只剩下40余人。原来,在周骏鸣离开后,由于北方局不切实际的指示,对游击队产生了极大影响,省委在传达北方局指示后,准备解散游击队,让队员们回家做秘密工作。周骏鸣和胡龙奎在省委会上传达了中央指示。会议调整了领导班子。仝中玉任省委书记,周骏鸣任游击队长,王国华任指导员。根据中央指示,着力发展武装。
恰在此时,鄂豫皖边区的红28军两次派来部队支援,帮助打了几个土围子,鄂豫边区的困难随之大大缓解,使桐、信、确、泌四县方圆百多华里的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年7月游击队扩编为鄂豫边红军游击大队,周骏鸣任大队长。至年9月,鄂豫边区桐柏山红军游击队发展成拥有多人和枪的人民武装。
由于游击队迅猛扩大,年10月,鄂豫边省委决定把游击队扩编为“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周骏鸣任团长,王国华任政委。10月27日独立团发动“竹沟武装暴动”,一举解放了竹沟镇,创建了以竹沟镇、邓庄镇为中心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成为竹沟抗日根据地的奠基者。不几天,有多人的土匪来根据地住下不走了。根据群众请求,独立团决定打。周骏鸣指挥各村庄的抗日自卫队连夜抢占山头,独立团手枪队突然向土匪司令部袭击,打垮了土匪,缴获80多匹马,俘虏了土匪和不少枪支,自己无伤亡。第二天,又有千名土匪到来,几个骑马的土匪头子说是来投红军的。周骏鸣等把他们编为安、段两个团,因为有两个首领一姓安、一姓段。后来这些人编入3营。
年11月,鄂豫边区和独立团领导获悉,我八路军办事处和周恩来副主席在汉口,即派张明河途经七里坪随同红25军高敬亭政委和已在七里坪的省委组织部长胡龙奎一起,于12月下旬到汉口汇报工作,并出席了中共中央长江局召开的关于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的会议。当张明河汇报工作时,周副主席非常关心鄂豫边区红军游击队,详细询问了游击队的情况,并代表党中央宣布:鄂豫边区桐柏山区红军游击队与红28军合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游击队编为8团。会后,张明河带着新四军军部发的电台、密码和经费返回边区。年1月,豫南人民抗日军独立团和收编的安、段两个团,在确山县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第8团,周骏鸣任团长,林恺任政委。全团辖三个营及一个特务连,共10个连,多人。中央十分关心8团的组建,派来红军干部20多人。8团营以上干部,除周骏鸣外,都是红军干部担任。四面八方要求抗日的男女,如同潮水般涌向竹沟镇,竹沟在国民党地区成了抗日的灯塔和中心,人称小延安。
年2月,8团移驻信阳县邢集,清除匪患,进行整训。部队开展了以射击、投弹、刺杀、土工作业四大技术为主的军事训练,建立各种规章制度,开始正规化建设,进行以抗日战争形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思想教育,以提高指战员的阶级觉悟和爱国主义思想,健全党的组织,把党的支部建立在连队,调配干部,建立政治工作制度。经过整训,尽管物质条件仍是极端困难,而部队的士气则很高。年3月8日,8团在邢集举行誓师大会。周骏鸣在大会上庄重誓言:“为了民族,为了国家,为了子子孙孙,我们只有抗战到底……不把日本强盗赶出中国,不把汉奸肃清,誓不罢休……”随即,8团1多人在周骏鸣率领下,从邢集出发,开赴抗日前线。
当时,8团装备极差,许多战士没有统一的军装,有些还穿着草鞋;枪支奇缺,更别提机关枪了,不少战士手拿肩扛的是大刀、长矛;子弹十分有限,子弹带里塞了不少用秸秆做的假子弹,用以迷惑敌人。但就是这样一支部队,将士们士气高昂,口中高唱《大刀进行曲》勇敢向前。
在霍山与7团、9团会师后不久,8团继续东进皖中、皖东。先后到达安徽无为、庐江、桐城、舒城城区,打击汉奸、土匪武装,恢复敌后社会秩序,发动群众。4-5月,攻占庐江县城。6月,在舒(城)桐(城)公路的大关、小关之间伏击日军,歼敌50余名,俘敌1名,抗击日军首战告捷。8月,挺进皖东开展敌后游击战,打击日军,消灭“维持会”等汉奸武装,发动和组织群众,为开辟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做了奠基工作。11月,8团成立重机枪连,特务连、通信连和侦察连合编为警卫营。12月至年2月,先后在巢县夏阁、炯汤河、花家集等地袭扰、伏击日军,共毙伤日军20余人。在巢县夏阁战斗中,8团一连连长褚学忠、小战士赵银多在激战中英勇牺牲,周骏鸣为失去战友而伤心不已,蒙着被子痛哭一场。
年2月19日(春节)拂晓,日军两个大队约七、八百人,袭击8团东山口老人洼驻地。8团英勇奋战,不畏强敌,全力迎战来犯之敌,激战终日,打退敌军多次进攻。特别是3营在时任营长李木生率领下,依靠土造步枪、大刀、长矛打得英勇顽强,最后日军付出余人伤亡代价,用骡马载运尸体撤回据点。东山口战斗是8团东进以来最大的一次战斗,锻炼了部队,增强了干部战士战胜日寇的信心,为开辟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做了奠基工作。当时称8团为“钢8团”。
年5月,新四军江北指挥部成立。7月,江北新四军以8团为基础成立第5支队,罗炳辉任司令员,周骏鸣任副司令员兼8团团长,江北指挥部统一指挥新四军第4支队、第5支队、江北游击纵队。5支队迅速向津浦铁路东展开,开辟津浦路东地区。
年9月、11月,8团两次攻打8团来安县城,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年3月江苏韩顽乘5支队主力支援定远反击战之机,调集万余兵力向半塔集地区扑来。
形势异常危急,当时,新四军第5支队驻守半塔的只有教导队、游击队和特务连以及各团的部分兵力,大约多人,其中有半数是没有拿过枪的学生兵和女兵。年3月21日拂晓,半塔保卫战打响。由于师出无名,兵无斗志,所以敌人推进到半塔集东门外的一个坟地时,就卧倒朝半塔集乱开枪,这等于是向驻守的新四军打了个“报告”。周骏鸣后来回忆说:若是敌人不“报告”,而是直接快速冲进半塔街上,可能半塔集真要失守了。事先没有得到确切情报的5支队留守部队,立即占领阵地组织反击。
从东北方向进攻半塔的顽军团2营在炮火的掩护下,向半塔逼近,8时30分,顽军抵达圩外米左右。顽军另一路占领半塔集东面约2华里的大高郢。两路顽军同时攻击推进,守军沉着应战,在阵地前米以内,以密集火力大量杀伤敌人,顽军受到重创,退了下去。军事队、学生队都投入战斗,女生少年队和民兵参加抢修工事,街上居民也组织起来投入战地服务。中午时分,顽团1营的两个连抢占半塔西北制高点头道光山,完成了对半塔的包围,并以重机枪封锁半塔集与5支队司令部驻地苏郢间的道路。在苏郢指挥所的5支队副司令员周骏鸣见此情况,当机立断,抓住敌人立足未稳之机,率特务营2连,绕道半塔西北山后,隐蔽接近顽军,教导大队在正面攻击,2连在山后突然发起冲锋,顽军腹背受敌,四处逃窜,遂夺回头道光山阵地,控制了制高点,打通了与苏郢的通道。教导大队发扬顽强作战、不怕牺牲的精神,一天之内打退顽军3次进攻。
但是,敌人仍将半塔集包围着,兵力又比守卫部队多十几倍,半塔能守得住吗?江北指挥部政治部主任邓子恢和5支队领导人郭述申、赵启民、方毅、张劲夫等开会讨论,大家围着桌子上的地图,研究一番后,有人提出:先打开一路,突破缺口后冲出去。在一旁沉思良久的周骏鸣则提出:目前只宜固守,并向大家阐述了不能突围的道理。邓子恢同意了周骏鸣的意见,并向路西的刘少奇、张云逸拍发请求增援的电报。
在邓子恢、周骏鸣等领导下,半塔集守卫部队坚持8昼夜,为主力部队回援赢得了宝贵时间。最终,我军击溃敌军,歼敌0余人,并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半塔保卫战,彻底粉碎了顽军企图东西夹击、消灭江北新四军的阴谋,奠定了淮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基础。陈毅曾给半塔保卫战高度评价。他说,半塔保卫战是固守待援的范例,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还说。有了半塔,就有了黄桥。周骏鸣在半塔保卫战中做出了很大贡献。
(周骏鸣)为了巩固淮南抗日根据地,策应我江南部队向北、八路军南下部队向东发展,创建苏北抗日根据地,中原局决定,5支队和4支队7团、八路军第5纵队团协同开辟淮宝地区,打通华中与各战区的联系,以巩固淮南路东根据地,策应发展淮北、苏北斗争,彻底粉碎江苏韩顽和安徽桂顽两面夹击我淮南部队的阴谋。
根据江北指挥部命令,由罗炳辉、周骏鸣、张劲夫、冯文华组成淮宝战役指挥部,率5支队8团、10团和4支队7团,开始向淮宝地区推进。年8月2日夜,以8团、10团组成的第一梯队强渡三河,突破江苏韩德勤部33师二个团的防线,迅速占领三河北岸的高集,并前进到新集,打响了淮宝战役。至8月15日,在罗炳辉、周骏鸣等指挥下,对据守双沟、仁和集、岔河镇的顽军33师两个团发起总攻。经过激战,歼灭其大部,其余的仓皇逃往运河东岸,淮宝战役胜利结束。淮宝战役的胜利,打通了东进的通道,使苏北、淮北、苏中、淮南和皖东北等几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后来成为我4师的后方基地,在抗日战争中作出了贡献。周骏鸣是开辟豫鄂边区桐柏山,淮南和淮宝三个根据的领导人之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立了战功。
年3月,时任新四军2师参谋长的周骏鸣,从淮南路东2师师部出发,带着2师抽调的营以上干部40多人组成的干部队,奔赴延安学习,路上走了整整10个月。
由于经过日伪军的封锁线是非常危险,他们一般都是天黑才行动。到达鲁南师师部后,周骏鸣等人得知,就在不久前,新四军3师抽调去延安学习的干部队,在来鲁南的海路上遭遇日军,双方发生激战,3师参谋长彭雄、8旅旅长田守尧等多人壮烈牺牲。从鲁南到延安,周骏鸣等人时走时停。一天夜晚,两个向导引导干部队穿过敌占区,谁知,两个人对路途并不熟悉,一个要往东,一个要往西,争执不定。如果天亮后还找不到隐蔽地点,那就会被敌人发现。最后,这两个向导请求当地党组织帮助,才在光秃秃的山间石屋里找到了隐蔽地。还有一次,干部队找到了山东的铁道游击队,在铁路旁的几个村庄里住下了。那一带是游击根据地,当地政府属于两面政权,伪军、保长都是“白皮红心”,但日军频繁下乡清查、“扫荡”。那一夜,日军又下乡清查,周围几个村子都查到了,却没有清查周骏鸣所住的村庄,算是万幸。
年9月蒋介石在美国支持下,加紧抢夺抗日胜利果实,积极准备进攻解放区。新四军2师4、5旅和4师9旅组成第二纵队北上山东,重新建立淮南军区,周骏鸣为司令员,肖望东为政治委员兼区党委书记,下辖6旅、独立旅和路东、路西两个分区。周骏鸣后来又任华中军区参谋长。年秋,周骏鸣任华东军区副参谋长兼后勤部部长等职。率部参加华东解放战争的作战和负责淮海、渡江战役的后勤保障工作。
莱芜战役胜利后,周骏鸣在山东大矿地参加参谋长会议。开完会后,大家想到附近的周村去参观。周骏鸣和华东野战军参谋长陈士榘、副参谋长张元寿等人一道乘车前往。陈士榘在前一辆吉普车,周骏鸣与张元寿乘后一辆吉普车。上车时,张元寿要周骏鸣坐在前排副驾驶位置,周骏鸣执意要坐后排,结果张元寿坐上了那个位置。当吉普车快到周村时,突遇敌机来袭。陈士榘的吉普车首先被打着了火,但由于撤离及时,他并未受伤。透过车窗玻璃,周骏鸣看到敌机向自己俯冲过来,赶紧跳下车隐蔽。下车后,他发现自己腿上粘上了鲜血,也不知道谁受伤了。后来才知道,张元寿前胸中弹不幸牺牲,他的一名助手与周骏鸣同坐在后排,也牺牲了。周骏鸣又躲过一次生死大劫。看着牺牲的亲密战友,周骏鸣感到极度悲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骏鸣任华东军区副参谋长。
年,由于周骏鸣年的被捕问题,调出军队。年11月开始担任国务院水利部副部长。年初,周骏鸣组织指挥八万民工在他浴血战斗过的河南信阳建设南湾水库。年9月出席中共八大。年,水利部和电力部合并,周骏鸣调任林业部副部长兼直属机关党委书记。年整风反右时,由于他不满当时的一些“左”的做法,因而受到错误处理,被扣上反对“三面红旗”帽子,于年4月降职调任黑龙江省畜牧厅副厅长。但他仍然兢兢业业地做好工作。年8月撤销处分。年3月改任黑龙江省农业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周骏鸣求真务实,作风深入,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为黑龙江省农牧业的发展积极工作。
年6月周骏鸣以所谓“叛徒、反革命分子”等罪名被拘留审查,受到政治迫害。年9月,强加在周骏鸣同志身上的一切诬蔑不实之词被统统推翻。年任政协河南省第四届委员会副主席。他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各界人士,巩固发展我省爱国统一战线,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推进河南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献计出力。年后他不再担任省政协副主席,但仍时刻关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关心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年,周骏鸣同他的老战友郭述申、赵启民、方毅等一起回到老部队步兵第70师,为新一代官兵们讲传统,并题词鼓励官兵们发扬传统,保持光荣。
((周骏鸣为老部队题词)年周骏鸣在郑州逝世。讣告称:“政协第四届河南省委员会副主席,正省级离休干部周骏鸣同志,因患多脏器功能衰竭,经抢救医治无效,于年11月9日19时在郑州逝世,享年岁。”
(周骏鸣)周骏鸣的生命延续到岁,是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周骏鸣之所以能够长寿,与他的人品、性格有关。周骏鸣为人正直,胸襟坦荡,性格豁达,临事坦然,为了党的事业不计个人得失。同时也喜爱打猎、骑车、溜冰、打网球。正是因为豁达开朗、自信勇毅、勤奋上进的禀赋和性格,才支撑周骏鸣跨越一个个沟沟坎坎,攀越一座座山岭险峰,达到生命的新高度、新境界。
周骏鸣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壮丽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对党、对革命事业有着坚定的信念,无论遇到什么挫折,受到什么打击,都始终不渝,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贵品格和大无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