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服务能力续写黄淮答卷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安全 http://pf.39.net/bdfyy/bdfzg/150528/4630916.html

黄淮学院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坐落在素有“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美称的驻马店市。学校现为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战略研究试点院校、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河南省首批示范性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重点立项建设单位等。作为驻马店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黄淮学院始终坚持扎根天中大地办大学,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办学定位,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发挥专业优势,当好乡村振兴的“设计师”

学校紧紧围绕驻马店打造新时期国家粮食安全生产核心区、建设“国际农都”的发展战略,先后成立乡村振兴学院、建筑工程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农产品加工学院、食用菌产业学院、花生产业学院、夏南牛产业学院等办学实体,组建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研究院、天中文化研究院等智库机构,加强区域产业、文化、科技人才培养和发展战略研究。

通过制定出台《服务驻马店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学校对服务驻马店乡村振兴作出全面部署。

从“战略”上规划。组织乡村振兴学院和建筑工程学院等单位,积极参与驻马店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开展的乡村振兴政策与规划设计,同时统筹协调校内外相关单位和专家,为乡村振兴建言献策。

从“战术”上突破。重点遴选部分乡镇、帮扶村,有针对性地进行乡村振兴规划设计,包括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村镇建设优化设计等规划编制。

年以来,学校大力助推信阳市明港镇新集村乡村振兴发展,该村于年入选住建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第一批精选试点村”和农业农村部“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学校重点扶贫的西平县高庙村,经过几年驻村工作队不懈努力,坚持思想扶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政策扶贫等多措并举,引导其打造“红薯小镇”,大力发展红薯产业,该村于年入选“河南省文明村”。与此同时,学校又分批派出专业骨干教师,对确山县中店村、遂平县红石崖村、驿城区鲁湾村等进行重点支持,通过参与支持其乡村规划设计、开展科技帮扶、助推产业发展、指导基层治理和自然环境改造等,携手打造了确山县中店村、遂平县红石崖村等13个“美丽乡村”示范点。如今,初步实现了具有黄淮特色的校地合作“规划模式、建设模式、治理模式”在天中大地上开花结果。

发挥人才优势,当好乡村振兴的“思想库”

近年来,学校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发展目标,秉承“厚德、博学、笃行、自强”的校训,持续弘扬“除了奋斗,别无选择”的学校精神,不断砥砺“唯有创新,方能超越”的黄淮品格,突出地方性,聚焦应用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国际化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功探索了一条“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国际化”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道路。学院现有省级重点学科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国际联合实验室、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等32个,省级教学团队、创新团队14个,市级教学科研创新团队29个。近年来,学校坚持“着眼发展办大学,围绕产业办专业,服务需求育人才”理念,大力推进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建设成效显著,2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学校党委围绕服务驻马店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谋划部署助推乡村振兴工作,明确提出“将服务驻马店市乡村振兴列入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作为今后一段时期办学的重要着力点和提升应用型大学办学水平的重点突破口,集中一切优势资源,全力以赴将服务乡村振兴打造成新的办学特色,为服务驻马店实现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黄淮学院所在的驻马店市,属于传统农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实施乡村振兴任务艰巨,需要科学的政策理论指导和智力支持。学校鉴于早期办学底子薄、服务地区科学发展的力量不足,于年5月与教育部规划建设中心、驻马店市政府联合成立河南省第一个乡村振兴学院。先后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山大学教授王复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翁鸣等一批著名专家领衔。该学院以黄淮学院为依托,以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为宗旨,以打造理论研究阵地、决策咨询高地、产教融合基地、人才培养园地为目标,着重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及地方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与国家、省、市社科研究机构合作,组织专家学者为省政府、市政府、市政协、市委政法委等部门的乡村振兴工作建言献策,收到了良好的服务效果。

乡村振兴学院成立以来,结合驻马店乡村振兴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先后撰写研究专报28期,获得省、市领导批示20次,并多次得到驻马店市政府督查室通报表扬。部分研究专报经领导批示后,直接被采纳并转化为政策或工作方案。根据市政府工作需要,乡村振兴学院还经常参加市政府有关研讨和咨询活动,完成了多项专题调研任务和地方有关发展规划编制工作。为了加强工作和学术交流,学院先后举办了“乡村让生活更美好——乡村振兴论坛”“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论坛”“做好乡村振兴大文章”“农村创新发展与治理现代化”等主题论坛,积极开办专题讲座,充分发挥思想引领作用,初步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应用型高校智库。年9月,乡村振兴学院被河南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首批高校新型品牌智库建设单位”称号。

打造共建典型,当好乡村振兴的“输出源”

学校瞄准驻马店“国际农都”建设目标,以服务驻马店“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大振兴为着力点,积极与地方政府开展共建工作。近几年,学校先后与泌阳县共建夏南牛产业学院、食用菌产业学院,与正阳县共建农产品加工产业学院,与西平县等单位共建嫘祖服装智能制造学院等。其中,与平舆县共建的防水材料与工程产业学院获批为年“河南省首批省级重点现代产业学院”。与遂平县人民政府、河南惠强新能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的新能源与网联汽车产业学院,获批年河南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产业学院。

另外,学校还与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市明港镇新集村共建美丽乡村。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建成了实践教学和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需要的“拙匠书院”,形成了具有当地农业农村特色的教学实践基地,帮助该村成功改造了村内主干道和农民住宅,基于该村共建实践的“美丽乡村社会实践”课程获评省级一流课程。

年11月,学校在总结明港镇新集村“拙匠书院”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与驿城区蚁蜂镇启动共建占地14亩的乡村振兴学院和“拙匠书院”,旨在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讲堂、乡村产业研究和文化建设工作室。学校规划用3—5年时间在驻马店其他9个县分别建设至少1个这样成熟的项目。在此基础上,重点打造一批“乡村振兴示范村”,有效输出具有共建特色的规划模式、建设模式和治理模式。

实施“六大工程”,当好乡村振兴的人才“孵化器”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学校有效整合了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大力实施高素质乡村振兴人才培育“六大工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一是实施“涉农产业人才培育工程”。为有效服务农业产业创新发展,学校加快改造涉农专业,重点发展了2个与驻马店农业产业直接相关的“新农科”专业。

二是实施“乡村教育助力工程”。为助推乡村教育振兴,学校恢复了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迫切需要的基础性师范专业,以培养本土留得住的高素质教育人才。

三是实施“领头人培养工程”。学校依托继续教育学院、企业家学院等,积极开展乡村干部培训,以助推乡村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是实施“能工巧匠培育工程”。计划面向种植养殖、农产品经营、传统工艺传承等,重点培养一批农业职业经理人、经纪人、乡村工匠、非遗传承人。目前,针对乡村干部、返乡农业创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农村基层组织管理人员等涉农人员,已举办公益性专题讲座、论坛等余场次。

五是实施“乡村振兴课程开发工程”。重点围绕农业农村“五大振兴”和有关培育工程,开发以“短期培训+终身培训”“线上培训+线下培训”等相结合的培育课程体系,实现农民随时随地能够接受教育培训。

六是实施“人才培育质量评估工程”。探索构建乡村人才培育体制机制,完善教育服务网络,不断细化优化教育质量评估体系,加强对涉农人员教育和培训的过程实施监督与效果评价。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助推乡村振兴是地方应用型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黄淮学院加强了校地合作,锻造了“双师型”队伍,深化了产教融合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办学定位和发展目标。近年来,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持续增强,服务区域发展能力显著提升,文化传承创新成果丰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需要多方发力的大文章。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黄淮学院党委遵循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的要求,立足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引领新时代学生成长成才的追求,奋力谱写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新篇章。“十四五”期间,我们将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站位、勇于担当、勇于创新,以更大的格局和更大的气魄,着力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着力增强服务成效和服务特色,倾心续写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黄淮答卷”,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刘先省,系黄淮学院党委书记)(《中国民族教育》年第3期)

作者:刘先省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zz/4661.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