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十四五”时期文化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为文化产业健康发展指明方向,作出“要围绕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要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提高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等重要指示。
伴随新技术、新业态迭代更新,文化产业正成为助推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在“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中,如何进一步做强文化内核,让品类丰富的优质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百花争妍”,满足人们不断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特邀几位从业者进行讲述,并请专家分析建言。
像骏马一样驰骋在文创大草原
讲述人: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委副书记、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产业园党工委书记邹犇淼
年,我来到长沙开福区工作。当时这片区域还是长沙最大的城中村。经过三年拆迁改造,面积约15.75平方公里的马栏山(长沙)视频文创园挂牌成立。爱奇艺、创梦天地等多家企业进驻,形成了涵盖视频内容制作、播放、交易、监管在内的产业链。
今天,数字技术像巨浪一样涌动,我们能做的,就是发挥好“筑巢引凤”的作用,引导企业沿着“文化+科技”的路径持续发展。这些年,园区相继与华为、浪潮等科技头部企业合作,搭建超高清视频制作共享云平台,为企业打造了“拎包入住”的数字支撑环境。
帮助企业克服起步时的困难、尽快拥有“造血功能”,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千博信息公司的主要产品,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为听障人士提供手语翻译服务。这家公司刚来园区时,缺资金、缺渠道,好好的技术攥在手里无法转化。我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主动成立专班为其提供帮助,当起了服务企业的“店小二”。我们找到省市教育部门、省市广电台和地方政府多方协调,推动他们的产品率先在特教学校、新闻节目中推广应用,很快便实现了科技向市场的转化。
今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马栏山视频文创产业园考察。总书记察看产品、询问情况,并嘱托大家“一定要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守正创新,确保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总书记的到来,让我们浑身充满力量。面向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对照“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规范发展文化产业园区,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带建设,探索一条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
博物馆文创:不只是锦上添花
讲述人: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
不少人以为,博物馆发展文创是件锦上添花的事,有则更好,没有也无妨。其实,作为推动馆藏资源与普通大众有机连接的纽带,文创早已成了博物馆的一项核心工作。博物馆拥有丰沛而深厚的文化底蕴,只有通过文化产品、文创活动和文化服务充分盘活这些资源,才能让博物馆迸发出更强劲、更蓬勃的生命力。
时间回溯到60多年前,那时全国文创产业还是一片荒漠。年,上海博物馆成立了文物修复复制工场,集聚了一批手艺精湛的技艺大师,致力于青铜、陶器、书画复制技艺的传承和产销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上博又在全国博物馆中率先开设了售货柜台,出售复仿制品等文化商品。年,原馆长马承源最先提出“将博物馆带回家”的理念,当年12月,上博出资万元,注册成立艺术品公司,开始研发并销售工艺美术品、文教用品、书籍等各类文化产品。8年以后,上博开始配合常设展和特展研发系列文创产品。通过这样的艺术再创作,沉睡在展柜内的文物被唤醒,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路走来,风尘仆仆。近些年,“大文创”理念已渗入全馆工作中。怎样设计、开发既充满上博元素又为大众所喜爱、所需要的文创产品,是我们时刻思考的问题。
年,我们与迪士尼实现IP合作,推出了既有“米奇”卡通形象,又有西周“大克鼎”波曲纹元素的文创产品。创作过程艰难而充满喜悦,我们请来国内专家,为创作团队提供学术指导。一次次交流、碰撞、摸索,都是为了保证产品在弘扬青铜文化的基础上,实现中西文化、古今文化的和谐交融。最终,我们推出了6大类、66个品种的衍生产品,大受游客尤其是年轻人欢迎。
我们还推出了儿童AR绘本,在绘本中加入了青铜、陶瓷等文物图画,孩子们在图中填好颜色后,用手机一扫,就能观看从书页上投射出来的立体动画,还可以随意缩放大小、听取语音讲解。这样,文物知识就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走进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
这两个例子,是我们在发展文创过程中坚持守正创新、激活传统文化的点滴尝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最重要的不是看经济效益,而是看能不能提供更多既能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又能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文化产品。上博将以此为追求,盘活优质馆藏资源,不断推出让人民满意的精品佳作,把中华文明的力与美展现给世界。
让布达拉宫壁画容颜永驻
讲述人:雅昌文化集团董事长万捷
从年起,扎根在布达拉宫负责壁画数字化采集的同事们就时常对我讲起他们所经历的困难。我深知其中的不易,更坚定了在文物数字化保护方面继续努力的信念。
布达拉宫馆藏文物众多,壁画是我国璀璨夺目的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宫殿内壁画面积达平方米左右,全面进行高清采集无疑是一项浩繁的工作。然而,这项浩大工程必须循序渐进,不能急于求成。团队采用1:1高精还原技术进行拍摄、拼接,历时3年9个月,终于成功采集到高达40亿像素的数字图片。
采集过程中,遇到不少难题。比如,大殿的壁画幅面巨大,高度达9米多,需要搭建脚手架,工作人员需将设备搬到9米多高的高度进行采集。在高原缺氧、昼夜温差大的环境下,工作人员的体能受到了极大考验。再比如,游客通道是单一线路,有些过道非常窄,为了不影响游客参观,只能等到闭馆后实施作业。好几次,团队与布达拉宫工作人员一起忙碌到凌晨4点多。
这次数字信息采集,形成了全面、逼真、准确的壁画数字化影像,为布达拉宫壁画留住“不老容颜”、后续开展文物的数字化保护工作奠定了基础。如今,快速发展的科学技术为文物保护创造了条件,成为文化产业插上“数字”翅膀、自由翱翔“云”端的重要保障。我们目前所掌握的影像数字技术、数码显微技术、三维虚拟技术等是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从宏观、微观、三维等不同层面记录文物信息,深研文化资源。
近几年,我们还将采集到的布达拉宫文物数字化信息转化成各种线上线下展览,让更多观众有机会欣赏文物之美。今后,我们会继续守护文物、传承文明,为新时代文化产业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当传统文化“遇见”数字技术
讲述人:腾讯新文创研究院执行院长岳淼
近年来,互联网文创快速发展。从年起,腾讯推出新文创战略,通过技术、平台赋予文化产业更多生机。这里,我想和读者分享几样代表性产品。
一个“云端”程序。我们和敦煌研究院合作,推出“云游丝巾”,用户可在线用敦煌壁画元素自行设计丝巾,通过AI技术在线试戴,自由便捷地实现个性化定制。
一款手机游戏。我们在游戏产品《王者荣耀》的内容创作中,邀请到3位文史专家深度合作,巧妙地融入了很多三国历史文化元素。比如,以“木牛流马”代表蜀国,以“艨艟”代表吴国,以“高阙”代表魏国,等等。有体验者留言说,这样的游戏既有乐趣,又不知不觉增长了历史知识,一举两得。
一部IP电影。今年7月1日,讲述建党伟业的电影《一九二一》开机。它是将经典文化IP贯穿到数字文化业务中的一次探索。
这3个案例都是将传统文化、历史经典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的典型。由此,传统文化因为技术加持,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弘扬,走进日常生活,给人们以文化滋养、智慧启迪,从而推动文化价值与产业价值良性互动。作为新文创领域的探索者,我们将不懈努力,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贡献应尽之力。
竹沟琴声,从山里飘向世界
讲述人:河南省确山县金鸣乐器公司总经理王金堂
年,我高中毕业,怀揣毕业证坐上了开往北京的火车,希望在大城市打拼出一片天地。
刚到北京那阵子,我卖过菜、卖过水果。后来,一位东北老板看我心细踏实,就让我到他的提琴工艺品厂做工。我从小就爱动手,在乐器厂一边勤快干活,一边抓住一切机会学着做琴。三年过去,我成了行业里数得上的制琴师。
名声传开了,确山竹沟的乡亲们纷纷跟着我到北京来做琴,到今天已有过百人。由于村里人吃苦耐劳、勤奋好学,没多久,一个个都成了行家里手。北京乐器制造行业送给我们一个响当当的名号——竹沟师傅。
再往后,我和越来越多“竹沟师傅”都在北京建起了提琴厂,当上了老板。年,确山县的领导多次来北京看望我们这些确山籍制琴老乡,反复邀请我们回乡创业。我被他们的诚意打动了,把厂子搬回家乡。
县里给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优惠政策,不少“竹沟师傅”被吸引回来了。现在,县里的提琴企业有家,员工超过0人。产品远销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地,每年出口创汇千万美元。同时,不少村民从外地“回流”到提琴厂工作,既学了手艺,又能照顾好一家老小。我知道,脱贫只是第一步,要让大家都富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以后,我会继续摸索做出更好的手工提琴,让琴声从山沟沟里飘向世界,那一定会是我听过最美好、最充满希望的曲子。
项目团队:光明日报记者李晓、颜维琦、龙军、张玉玲、崔志坚、陈之殷、王斯敏
《光明日报》(年12月15日07版)
来源: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