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年是脱贫攻坚开局之年,河南卫视主动承担新时代记录者主流媒体职责,推出大型公益扶贫节目《脱贫大决战》,用镜头真实记录下脱贫攻坚战中自强不息的中国实践,用四力锻造出一档十分土气、却接着地气、充满底气的品牌节目。
《脱贫大决战》小成本、低投入,不走搞怪、搞笑的路线,看起来十分“土气”。但“土气”的背后,是因为我们始终将镜头聚焦脱贫一线,在基层农村实景纪实拍摄,并邀请公益名人、资深媒体人,与当地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切实感受他们生活的艰辛,认真聆听他们奋斗的心声,和他们一起探讨、寻找脱贫的良策。这样一档带有浓郁泥土芳香和乡村气息的节目,是一群从来没有过农村生活经历的年轻导演们完成的。他们本着“访真贫、扶真贫、真扶贫”的火热初心,从黄河两岸到淮河之滨,从千里太行到大别山区,四年间,一共走访了河南省内60多个县,采访了多位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充分发挥媒体力量,积极融入脱贫进程,用镜头真实记录下脱贫攻坚战中自强不息的中国实践。
一、扎根群众,用好故事直抵人心
脱贫攻坚主题宏大,如何把白纸黑字的扶贫政策,用可视化、生动的电视语言在荧屏上呈现,是需要节目组首先破题的方向。
在前期三个多月的一线走访调研中,通过与各级政府、帮扶干部、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交流,以及与专家的反复论证,节目最终确立“深扎根、传经验、立榜样”的定位和目标,把扶贫议题和乡村发展、民生幸福紧密连接,用“故事化、生活化”的表现形式,去展现一个个真实人物和鲜活案例,让受众对扶贫工作的理解具体化、形象化。
为挖掘典型、生动的扶贫好故事,每期节目虽然只有60分钟,导演组却要花上近2个月的时间、先后5次到贫困村去调研筹备、沟通落实。由于频繁驻村,导演们和村民早已熟悉成为朋友,也正是有了这样的信任感,才能捕捉和挖掘到那些感人、走心的细节。
我们跟随驻村第一书记吴树兰,一起去探访驻马店确山县深山中的贫困户老人。当我们问起老人是否还记得,这是吴书记第几次来看他时,老人默默从柜子里拿出两张皱巴巴的纸,上面画满密密麻麻的“横道”。老人说他不识字,吴书记每来一次,他就会在纸上划一道。年23次,年47次。这每一横、每一道,不仅是画在纸上,更是刻在了老人的心上。
“政府拉咱一把,咱就得站起来。”说这话的人,是三门峡卢氏县观沟村59岁的村民杨树春。33岁时老杨因一场事故失去了左腿。如果不是看到这段视频,我和大家一样,都很难想象只有一条腿的人怎么干农活。然而老杨自强不息,如今不仅自己脱了贫,还入了党,带领乡亲们一起种香菇、养黑猪,用一条腿趟出了一条致富路。
小切口,大主题,通过小人物的故事作为落脚点,展现扶贫政策的初效;借鉴真人秀的讲述方式,用日常生活代替宏观理论,突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脱贫大决战》创新的形式和丰盈的内涵。
一路走来,节目组始终被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牵引和鼓舞着。把群众当成亲人的第一书记原玉荣,一根扁担挑起大山希望的教师张玉滚、历经10年在绝壁中修通“上天路”的老支书许存山……采访中,这样的榜样比比皆是,他们坚守农村不破贫困不言休的精神激励着大家,也深深感动着我们。以前去贫困地区采访,我们常常是叹着气、流着泪走的。现在我们是深受震撼带着力量离开的,这种力量来源于贫困群体渴望脱贫的由衷愿望,也来源于我们的团队,四年来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始终将镜头对准那些偏远、贫困的角落。我们有责任告诉公众,有一些人那样生活着,他们和我们一样,都有着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脱贫攻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