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绪七年(年)9月25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鲁迅是他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这些常识性的知识,大家都清楚。鲁迅祖籍浙江绍兴,应该没有问题。
又从哪里说鲁迅的祖籍是河南省正阳县呢?
关于鲁迅祖籍正阳的资料表述来自互联网(如百度),也有人称鲁迅祖籍河南汝南,还有人称鲁迅祖籍湖南道州。偏偏有好事者在武汉听涛景区鲁迅广场鲁迅塑像不远处,发现一树立的标志牌,牌上用中、英、日等语言写着: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周树人)(年9月25日—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祖籍河南省正阳县)。
武汉广场标志牌笔者是河南正阳人,看到这些消息,也是十分兴奋,几多查阅书籍,几多耙梳资料,整理以下不成熟的思考与看法,以求教于方家。
首先我想说,说鲁迅祖籍是河南正阳的人,也并非故意地与名人攀亲或别有用心。
我们一般说的祖籍,通常是指以父系祖先、祖辈的家族长久的居住过的地区,祖籍是指一个家族认定的某一时期的某一位祖先(传统上指父系)的出生地,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祖先崇拜所产生的观念。特别指出的是户籍所在地或出生地并不一定就是这个人的祖籍所在地。
自古豫州乃天下之中,中原是华夏文明的一个重要发源地,很多姓氏来源于此。
班固《汉书·周仁传》、郑樵《通志·民族略》等记载,春秋初年,周平王姬宜臼迁都洛邑,分封其三子姬烈于汝坟为汝坟侯,以城名国为“汝坟国”,以国为氏,也称周氏。春秋后期,兴起殡葬封土起堆之风,因汝坟有不祥之虞,“汝坟”改称安城。因安城位于先秦汝水故道南岸,所以又称“汝南”。汝坟国后为秦所灭,周氏宗族继续在这里聚族而居,号称“汝南周氏”,遂为汝南著姓。汝南成为周氏的郡望,特别是平王三子烈的这一支,繁衍最为旺盛,成为周氏群体的主干,故后世多以“汝南周氏”“汝南世第”称。
西汉汉高祖二年(公元前年)始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汝南安城周氏实为天下周氏一个重要发祥地。
现存绍兴鲁迅纪念馆的鲁迅祖父周福清在清同治丁卯科所写的《浙江乡试朱卷》中的履历为:“始祖元公,宋封汝南伯,元封道国公,学者称濂溪先生,从祀文庙。”此中提到的“濂溪先生”乃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鲁迅家族的宗谱《越城周氏支谱》的《旧谱自序》中记载:“余家本姬姓,文王之后,子孙以国为氏,世居汝南,代有伟士。传至有宋而有濂溪公,缵承道学,为世巨儒。厥后蔓延天下,无处无之。”由此可见,越城周氏确实认定自己是周敦颐的后裔。但是《越城周氏支谱》又以周逸斋为始迁祖,记载了从周逸斋到鲁迅、周作人父亲周伯宜的详细谱系,也记载了从周敦颐至周澳、周德等的谱系和行传。
鲁迅的三弟周建人对“汝南周”另有自己的理解。在《鲁迅故家的败落》(湖南人民出版社年版)中,周建人说:“我相信我们原籍是河南省汝南县……宋朝徽钦二帝被金兵挟持而去,康王赵构在爱国将领宗泽等人的保卫下,在今天的河南商丘那时称南京即位,史称南宋。可是,赵构仍不想抗战,反而仓皇南逃,不久金兵长驱直入,赵构只得逃到越州绍兴;后来,又逃到明州宁波,周家的祖先也有可能是为了躲避金兵,从汝南来到绍兴落户。那么,我们家族已经有七百多年的历史了。”
鲁迅年幼之时,家中灯笼上常写“汝南周”字样,民国《绍兴县志·姓氏编》说周氏“谱载先世居汝南,唐永泰中有名崇昌者,仕致廉州刺史,居于道州宁远”。
灯笼上的“汝南”应当指的就是周敦颐的“汝南伯”的封爵。周敦颐的先世徙居情况大致是由河南汝南、山东青州、湖北襄阳、湖南宁远,再由宁远到道县。周敦颐之子周焘的后裔逸斋公于明正德年间移至浙江绍兴。鲁迅二弟周作人后来写有数典诗,其三即是歌咏祖父周德清所说的“始祖”周敦颐。
湖南道州周敦颐故里有一副楹联“周庭举世皆尊元公哲学鲁迅文章恩来开国总理,风景这边独好濂水湛蓝都庞苍翠道岩今古奇观”。对联之意表明,鲁迅和周恩来是周敦颐的后代。周氏宗祠内大多悬有“汝南世第”和“濂溪世家”两块匾额。
关于鲁迅与周恩来是周敦颐后裔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章有胡正耀与蒋聪顺的《鲁迅和周恩来的祖籍考》、徐红斌的《周恩来和鲁迅同是周敦颐的后代》、周九宜的《周敦颐、鲁迅、周恩来祖籍考》等等,这些文章都指出鲁迅与周恩来是周敦颐的后裔。
接上陈述,汝南周姓始出安城,安城为县是在汉代,随着汝南郡的设立而建立。据考证《诗经·国风·周南》的《关睢》《汝坟》等十一篇即创作于安城。
东汉封姚期为安成侯,三国时安城为魏国南疆的军事重镇,贾逵任豫州刺史,治所安城。时人丁剧增,经济文化繁荣,安城达到全盛时期。两晋南北朝时,由于鲜卑、匈奴南侵,战乱频繁,中原地区人口南迁,土地荒芜,形成了“遍地皆蒿草,十里无人烟”的凄凉景象,一代名邑安城逐渐冷落废弃。
安城没落,周姓子孙繁衍迁徙到全国各地。汝南安城周氏作为中原的名门望族,历经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乃至近现代,英才辈出。清代嘉庆年间的《汝宁府志·周燕传》曾言:“望族出汝南,天下著姓必称周氏。”汝南周氏的繁衍、迁徙和流布,形成了一个著名的郡望堂号汝南堂。那么,承载着周姓家族荣耀的古城遗址到底在哪里?
安城是豫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故城,故城的准确位置,久已不清。民国17年《确山县志》记载在确山县境,民国25年《正阳县志》记载在正阳县境,民国27年《汝南县志》记载在汝南县境,《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和《中国历史地图集》从“正阳说”,但问题不等于已经获得解决,至今仍有争论。现在的驻马店汝南、平舆、正阳都有安城遗址。
最早关于安城县城位置的记载见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汝水》说,汝水过了上蔡县西之后,又东南,经平舆县南,安城县故城北,王莽更名至成。意思是说安城县故城应该在汝水的南边。唐《括地志》载:“安成故城在汝阳东南70里。”清康熙《汝宁府志》、清嘉庆《重修汝宁府志》等对安城故城在今正阳县寒冻镇固城寺之地理位置无异义。
正阳县寒冻镇西汝河南之固城寺,距正阳县城30公里,距汝南县城35公里,迄今已有余年的历史。综合汉安城历史、地理资料和近年地下文物出土等情况,判断正阳县寒冻镇固城寺是安城遗址应该是准确且可信的。
民国《正阳县志》周仁传云:“汉兴,续周嗣,复封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以汝坟下湿,徙安成。”此城当时属汝南郡辖,后汉改“安成”为“安城”,仍属汝南郡。历代正阳县志对相关内容也均有记载。年4月10日,正阳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最后,要指出的是,鲁迅祖籍在不在正阳并不重要,在这次探寻里,我们更多看到的是驻马店源远流长的文明和我们对一代文学巨匠的尊崇。鲁迅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的光辉形象,辉映在祖国山河的每一处。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特别感谢:许齐平《汉安成故城考》、驻马店晚报余斌《鲁迅祖籍在正阳?》
北京鲁博鲁迅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