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的中原大决战写在全省脱贫攻坚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信阳市做大做强茶产业,走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扶贫之路。本报资料图片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陈慧归欣丁新科逯彦萃刘晓波

历史的长河中,年注定不凡。

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在这伟大奇迹中,中原乐章激昂嘹亮: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3个贫困县全部摘帽,个贫困村全部出列。

承载数千年灿烂中华文明的中原大地,终于摆脱贫困阴影,迈上小康大道。

千年梦想,何以今日成真?千年困顿,缘何一朝消弭?

答案就在历史深处。

从二七大罢工先烈们浴血抗争,到大别山老区“28年红旗不倒”,从焦裕禄带领群众治风沙,到数十万扶贫干部日夜驻村斗贫困,一部共产党的奋斗史,就是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在淅川县看望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群众时指出,人民就是江山,共产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

百年风雨,初心不忘。无数仁人志士用鲜血与生命,换得祖国山河无限壮丽、人民生活安宁。

此时此刻,万众瞩目,河南省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隆重召开。开在“十四五”开局起步重要历史节点的这场大会,是对百年奋斗的最好致敬,更是对崎岖来路的深情回望。艰辛与汗水、光荣与梦想,铸就了脱贫攻坚的伟大成就,更标记着共产党人的卓著功勋。

兰考之问:摆脱千年贫困的宣言书

兰考东坝头镇张庄村,九曲黄河在这里转过最后一弯,掉头北上。

孟夏,绿树成荫、街道整洁,特色小店鳞次栉比,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若把时光回溯至60多年前,这里还是“漫天黄沙起,遍地一扫光”,黄河改道形成的大沙丘是最显著标志。直到年的春天,焦裕禄同志带领群众在张庄村打响了治理“沙害”的第一枪,找到治沙良策。

年3月,又是一个春天。在指导兰考县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时,习近平总书记专门来到张庄调研。彼时,张庄仍是贫困村。

总书记牵着85岁的张景枝老人的手来到她家,看厨房,察卧室,同一家人促膝交谈,叮嘱干部要切实关心农村每个家庭特别是贫困家庭,通过因地制宜发展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焦裕禄同志给我们留下了那么多,我们能为后人留下些什么?”总书记的提问发人深省、触及灵魂。

面对总书记嘱托和全国人民期盼,兰考干部提出了被很多人压在心底已久的“兰考之问”——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财富50年,为什么兰考至今还戴着贫困县的帽子?

“三年脱贫,七年小康”,兰考干部立下军令状。以张庄村为原点,全县迅速行动起来,深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发展特色种植、红色游、乡村游,整治村容村貌,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牵挂着河南脱贫工作,从亲自指导兰考在全国率先脱贫摘帽,到关心黄河滩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从在大别山革命老区提出“两个更好”,到看望南水北调移民时要求“种田务农、外出务工、发展新业态一起抓”,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凝结着对中原父老的深情厚爱,也为我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方向,提供根本遵循。

带领群众摆脱贫困,是共产党人初心所在。但作为全国农业大省、农村人口大省的河南,不得不面对这样的艰难现实:

贫困人口总量占全国近十分之一,其中70%集中在“三山一滩”地区,名副其实的“困中之困”“坚中之坚”。与此同时,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虚化弱化问题突出……脱贫难,难如上青天。

“我刚到任时做过一次调研,发现全县近三分之一的贫困群众住的是危房,回来后一晚上没睡着。”卢氏县委书记王清华回忆,脱贫攻坚战打响时,该县是全省4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河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决扛稳政治责任,全省上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勠力同心、众志成城,向贫困发起总攻。

为了“一个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必须尽锐出战,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我省成立省委书记、省长双组长制的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建省脱贫攻坚14个重大专项工作指挥部,省级领导干部当好“施工队长”。省委书记王国生带头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行动,走遍“三山一滩”地区访贫问苦、指导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代省长王凯到河南履职伊始,就深入兰考、新县、光山调研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8次全省脱贫攻坚推进会,研究部署推动工作,省委常委会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脱贫攻坚工作。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河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关于巩固脱贫成果有效防止返贫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及配套实施方案相继出台,让党的好政策惠及更多贫困群众。

全省脱贫攻坚战场上,击鼓催征,战旗猎猎。锚定实现“两个确保”目标,发扬“滚石上山”精神,盯住关键处,瞄准“硬骨头”,河南落实精准方略,下足绣花功夫,集中优势兵力打攻坚战。

这是一场以上率下、攻坚克难的战役。

省级领导每人联系一个国定贫困县或剩余脱贫任务重的县,市县领导分别联系一个贫困乡镇、一个贫困村,持续开展定点帮扶。

在一处处没有硝烟的战场上,老支书、老党员初心不改、砥柱中流,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干部夙夜在公、不胜不归,思念故土的农民工党员、“能人”党员响应号召、返乡“参战”……

这是一场合力汇聚、澎湃浩荡的战役。

从豫东平原到豫西深山,一种力量在汇聚:投身脱贫,扶危济困;从繁华都市到广袤农村,一种信念在传递:助力脱贫,无上光荣;从士农工商到科教文卫,一种热情在点燃:参与脱贫,人人可为。

我省广泛动员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民主党派和爱心人士、志愿者参与脱贫攻坚,变“独角戏”为“大合唱”,定点帮扶、结对帮扶、千企帮千村……同心同向的大扶贫工作格局迅速形成,社会扶贫成效显著。

这是一场锤炼作风、考验本领的战役。

省委、省政府每年对省辖市和脱贫攻坚责任部门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持续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各种违纪违规行为,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确保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疫情最严峻的关键时刻,党员干部冲在前,干在先,坚守岗位,为贫困群众送去生活物资、防疫物资。复工复产中,党员干部积极协调就业、恢复产业,经受住新冠肺炎疫情的重大考验,真正成为贫困群众“贴心人”“主心骨”。

年11月8日,第21个中国记者节,一场特别的摄影展在河南省文化馆举行。

河南日报老记者王天定连续6年深入我省个偏远贫困村跟踪拍摄,汇聚成“走百村·看脱贫”专题展览。

幸福具体而生动,奋斗可敬而可钦。一张张脱贫群众灿烂的笑脸,一幅幅今昔对比的照片,感染着每一个来参观的人。

这,就是中原大地最美的乐章。

中原突围:八年艰苦鏖战的奋斗路

年,中国共有万农村贫困人口。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湘西州十八洞村考察时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理念。

年11月,首都北京,史上“最高规格”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确保到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冲锋号。

军令既下,中原大地旌旗猎猎,但也困难重重:53个贫困县要全部脱贫清零,个贫困村要全部出列,.6万贫困人口要甩掉贫困帽,任务如此重,怎么干?

脱贫有多难,这片热土上的人就有多拼。

“不是有了希望才干,而是干了才有希望。”一个名叫柴磊的年轻人,在驻村日记里用力写道。

他是南召县板山坪镇漆树沟村的第一书记,刚到村里时,路不通、灯不亮,村民分散居住在一道道山沟里,大多是老人孩子。两年后,村里路通了,电来了,香菇大棚一座座,他付出的代价是:黑了,瘦了,还把自己拼出了心梗。

这是中原儿女迎战贫困的一个片段。

不同人群、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探索因地制宜、各不相同的脱贫路径,共同的经验平凡而深刻: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产业为基。

不久前,在海口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代表河南参展的司马光茶油被顾客“疯抢”。

千里之外的信阳市光山县槐店乡司马光油茶园内,村民陈文珍忙着侍弄茶树,“我们的活儿多了,收入也就多了。”

像司马光油茶园这样的千亩连片油茶基地,光山县已发展50多个,带动近30万农民增收致富。油茶产业成为当地的特色支柱产业,链条越拉越长,农民聚在产业链,富在产业链。

嵩县黄庄乡三合村打造写生基地变身“网红村”;在襄城县紫云镇雷洞村,依靠特有的红石文化发展民宿,老宅老院成了致富的“香饽饽”;在台前县,扶贫车间开到“家门口”,贫困人员变成“产业工人”……牢记嘱托,开拓进取,我省走出了多条因地制宜、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金融作源。

脱贫攻坚战主要靠产业,产业持续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

之前,贫困群众认为,在农村,金融服务像“玻璃门”,可望不可及。金融机构也普遍认为扶贫贷款风险大、操作难、成本高、不好办。

针对非常之难,要有非常之举。我省探索出“政银联动、风险共担、多方参与、合作共赢”的金融扶贫“卢氏模式”,在全国推广、在全省复制,惠及全省贫困群众.46万户,乘数效应不断扩大。

就业为本。

“走,打工去!”年,西华县华泰办事处半坡李村的杨雪与多名老乡,乘坐“专列”精准就业。如今我省已经与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建等用工需求集中的省市签署了省级层面合作协议,订单式、定向式培训不仅让贫困群众好就业,还能实现就好业。

出去有门路,留乡有盼头。“大人们做提琴每月能挣七八千块钱,小孩儿学琴有条件,考到音乐学院的就有十多个。”在驻马店市确山县竹沟镇小王庄村,村民王金堂返乡创业带动贫困户就业,“琴一代”做琴,“琴二代”学琴,奏响了脱贫攻坚的动人音符。

转移就业、返乡创业,有力度、有温度持续推进。8年来,我省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07万人,返乡创业带动62.41万人,公益岗位安置67.6万人,稳住了就业底线,帮助贫困群众重拾脱贫信心。

交通开路。

太行山深处的林州市任村镇盘龙山村,抗战时期,是八路军存粮处。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山上的花椒卖不出去,红色资源没人知道。“出村没有路,出行两条腿。”村民郭大锤说。

门前万重山,抬脚行路难。“三山一滩”地区,脱贫致富的指望仿佛山水间游丝般的小路,总是被连绵不绝的大山、大河吞没,数百万群众世代贫困。截至年年底,全省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4亿元,贫困地区新改建农村公路公里。

如今的盘龙山村,出门硬化路、雨天不踩泥、抬脚上客车、物流到家门。群众采摘的花椒、自制的粉条走出了大山,红色资源吸引越来越多文艺青年,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零到十万元的突破。

在“三山一滩”地区,通路、通水、通电,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发展的基础不断夯实。

搬迁破困。

还有一种贫困千年未解,甚至被认为无解。地上无资源、地下无矿藏,土地贫瘠,灾害频发。在新乡封丘的黄河滩区流传着这样的民谣:“春天喝不上‘糊涂’,冬天穿不上棉裤,十里八乡见不着瓦屋,小伙子娶不上媳妇”。

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提供公共服务成本高,后期发展风险大。要想摘掉穷帽子,咋办?搬!“十三五”期间,近26万贫困群众搬出“穷窝”奔向新生活。

告别黄河边的破瓦房,搬进封丘县李庄镇移民社区里有电梯的楼房,第一批黄河滩区搬迁户王学芹听着孩子们的欢笑,看着广场上舞动的身姿,忍不住感慨:“幸福就是这个样!”

“双扶”为魂。

相对于经济上的贫困,有一种贫困是思想意识上的贫困。

贫困久了,有些群众缺失了尝试和改变的信心、干劲;有的“懒”惯了,习惯性等安排、没想法,干部在后面推一步走一步,不推就又倒退回去。

如何扶智也扶志,输血更造血,是决定成败的关键。

行走在中原大地,几乎在每个脱贫村都能听到贫困群众激发内生动力,脱贫致富的励志故事。

嵩县黄庄乡三合村“养蜂人”张嵩现家上房门口的大红对联格外显眼。上联:人勤劳蜂勤酿生活甜蜜蜜;下联:搬新房娶新娘幸福奔小康;横批:勤劳致富。

“别看我腿残疾,我不觉得比别人差。”张嵩现说,看准了村里发展写生基地,顺势干起了养蜂事业,蜂蜜成了游客眼中的“抢手货”。年他摘掉了贫困帽,搬进了新房,还娶到了新娘。

省委书记王国生到洛阳调研脱贫攻坚工作时,还特意到三合村慰问,并给他点赞。

卫辉市太公镇田窑村现万服装加工厂,车间内工人有条不紊地忙生产。不远处,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内烘干设备正在运转,金银花的产业链在这里延长。作为这两个产业的负责人,李现万实现了从贫困户到厂长、村党支部书记,再到新乡市人大代表的“三连跳”。

织网兜底。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贫困人口多、财政底子薄,河南如何践诺?应兜尽兜,应保尽保。

我省率先实行“两线合一”,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民政兜底保障了.7万人;11.98万脱贫不稳定人口中,8.8万人被纳入民政兜底保障;21.5万贫困边缘人口中,3.5万人被纳入民政兜底保障。

“以前一个人在家,独来独往,生活苦,吃啥也不香。现在有老伙伴,有人管,日子过得可得劲。”武陟县大封镇老催庄村慈善幸福院里,老人们提起现在的生活,就是一个字:中!

平舆“贫困家庭重度残疾人集中托养模式”、太康“五养模式”、焦作“两定制兜底线”经验……一个个走向全国的先进经验贡献着河南智慧,更显示出河南担当。

贫困是长期困扰人类的一大难题,战胜贫困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夙愿。

8年鏖战,实施“四场硬仗”“六大行动”“四项工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攻克最坚固的贫困堡垒。

今日,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中原大地,贫困难觅!

胜利答卷:更加绚丽出彩的新蓝图

这是一个彪炳史册的日子。年2月28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全省53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一组数据带你看全省脱贫成绩单。

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年人均纯收入由年的.84元增长到年的.8元,增长3.3倍。

贫困地区整体面貌发生巨变。行政村通客车率%,农村集中供水率93%、自来水普及率91%,农村户户通电,53个贫困县小学净入学率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

脱贫群众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卢氏县朱阳关镇漂池村阳坡庄一度被人叫成“懒汉庄”,十里八村,远近闻名。

漂池村党支部书记巢建波也很憋屈:阳坡庄前面是深沟,后面是土坡,没桥没路没产业,村里有能耐的人都搬走了,留下的住户日子越过越懒,志气越磨越短。年年底,全村农户竟全成了贫困户。

转机发生在年,易地扶贫搬迁解了难。新建成的阳坡庄扶贫社区水、电、路设施齐全,还配套有香菇扶贫基地。从山沟沟搬到大平房,看到邻村的人又娶媳妇又盖楼,阳坡庄的贫困户都攒着劲要甩掉“懒汉庄”的帽子,种香菇、栽核桃、种连翘……如今,除1户贫困户因无劳动能力未脱贫外,其他35户全都脱了贫。

扬眉吐气后的阳坡庄人要甩掉那个丢人现眼的“外号”,大家集思广益,取名“多彩社区”,寓意生活多彩、幸福多彩。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贫困群众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人心思富,心气更顺了,腰包更鼓了,笑脸更多了。

年,北京,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

全国人大代表黄久生向总书记报告,70多岁的晏传忠,一家三代七口人,全在他的工地上干活,总书记作十九大报告讲了3个多小时,晏传忠是站着听完的。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没上过学的农民,对我们党有这么深厚的感情……说到这里,黄久生哽咽了。

这样温馨的场景一幕接一幕。

光山县晏河乡付店村村民王世绵家的门楼上贴有这样一副对联,上联:花木向阳春光永驻;下联:人民跟党福水长流;横批:永铭党恩。

这副对联有故事。老伴去世得早,三个儿子有两个智力低下,王世绵家的光景一度过得紧巴巴。怎么办?守着茶山还能饿肚子?村“两委”免费开挖茶园,无偿提供茶苗,将养护好的茶树交给王世绵经营。

“真是感恩党的好政策呀,去年6亩茶树收入3万多元,小儿子在县自来水厂务工也能自食其力,吃穿不愁了。”王世绵笑着说。

政策好不好,要看人民群众是哭还是笑。

群众都说“脱贫致富感恩共产党!”正是因为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给群众带来了幸福,他们才由衷地信任党、依赖党。

人们常说,信比金坚。

老百姓的这份信任从何而来?

来自广大扶贫干部同贫困群众结对子、认亲戚,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候顶得上。

周口市西华县迟营乡孙庄村第一书记秦倩将一腔真情洒在孙庄的土地上。她说:“在扶贫路上,我离父母远了,但和村民近了,收获了乡亲们的亲情。”也正因如此,秦倩被亲切地称为“闺女书记”。

“最亲爱的吴奶奶,自从您来到西王楼,您就是我们全村人的大树。”稚嫩的童声道出了确山县竹沟镇西王楼村村民的心声。“厅官”吴树兰享受着驻村扶贫带来的喜悦和快乐,千辛万苦不言悔,酸辣苦甜都是歌。

情贴情,心连心。全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累计选派驻村干部13.76万人次持续开展定点扶贫,其中第一书记3.85万人次。令人扼腕的是,刘随伸、王林昶等38位扶贫干部牺牲在脱贫攻坚一线。

全省有38个国定贫困县,38位干部在和平年代的“战役”中献身,这数字是巧合,更是悲壮。

新蔡县余店镇二宋庄村驻村第一书记赵超文,因心梗倒在扶贫一线。他走那一天,满村恸哭,挽联悲歌:“那菜畦,那果林,田间地头足迹深;为俺家,为俺村,三十二岁献了身。”

淅川县寺湾镇清凉寺村第一书记胡金中,刚忙完移民大搬迁又投入脱贫攻坚战,直到倒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一天,也没能实现当初“大哭一场、大醉一场、大睡一场”的夙愿。

叶县常村镇西刘庄村党支部书记刘随伸扎根基层21年,把一个山荒岭秃的贫困山村变成了山清水秀、远近闻名的美丽宜居村,自己却突发心梗,忙碌的身影永远留在群众的心里……

给人民当牛做马,干出实事甚至献出生命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遍布全省各地的第一书记、驻村干部以及广大乡村干部,接通了党和群众的“最后一米”,传递了党对群众的深情厚爱。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阵地。

牢固树立大抓基层大抓支部的鲜明导向,我省累计排查整顿1.13万个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实施“头雁工程”配齐配强村两委班子个,把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融入脱贫攻坚全过程。

淇县灵山街道大石岩村地处太行山区,曾是党组织软弱涣散的省级贫困村。年,为破解农村人才匮乏、基层发展无力的难题,淇县启动“头雁回归创业”计划,大石岩村党支部书记徐光就是回归的“头雁”之一。

从省城退休回乡的徐光瞄准了村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带领村“两委”班子开发了4条旅游线路,累计实现村集体收入50余万元,全村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户脱了贫。

好日子在哪里?在丰盛的餐桌上,在亮堂的居室中,在鼓起的腰包里,更在脱贫群众绽放的笑脸上。

这笑容,是对脱贫攻坚的最大肯定,是对广大党员、干部倾情付出的最高褒奖,也是对革命先辈和英烈的最好告慰。

回首来路,矢志不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毫不动摇走向共同富裕;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我们形成脱贫攻坚的共同意志、共同行动;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我们用发展之道消除贫困根源;坚持求真务实、较真碰硬,我们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这一切,充分彰显着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照耀新时代的中原大地。

今年2月,全面小康题材的电影《千顷澄碧的时代》在全国公映,兰考再次成为焦点。从“兰考之问”到“兰考之变”,兰考再次面临新课题考验。

脱贫了如何防止规模性返贫?今后三年,兰考将对帮扶对象加强动态监测和分类帮扶,12项帮扶措施涵盖教育、医疗、就业、创业等,确保帮扶农户的孩子上得起学、看得起病,家庭收入稳定增长,人居环境干净整洁,幸福指数显著提升。

率先脱贫,还要率先振兴,奋进中的兰考,是全省的缩影。脱贫攻坚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

下个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将正式实施。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向重点乡村持续选派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的意见》,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以总书记殷切嘱托为指引,以党中央决策部署为目标,新时代的河南,必将大有可为,定能大有作为。

在千磨万击下咬定青山,在时代潮头前奋楫争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河南将努力绘就更加壮美的画卷、演奏更加激昂的乐章。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绚丽出彩,路在前方。

编辑:王丹丹




转载请注明:http://www.180woai.com/afhhy/4697.html


冀ICP备2021022604号-10

当前时间: